金鼎,从一个敲敲打打的公社手工作坊,到如今拥有自动化潮模砂铸造生产线、壳型铸造生产线、树脂砂铸造生产线,以及先进数控加工设备和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产3D打印机,形成了具有高端水准的铸造、加工企业。产品涉及工程机械、汽车、风力发电和通用液压等应用行业领域,合作客户大都是像卡特彼勒、通用、西门子、歌美飒等行业的领军企业。
这其中,是企业带头人、董事长张胜臣46年的坚守,也是他不断锐意改革、积极进取的硕果。
【董事长与总经理绘制企业蓝图】
【股份改制企业的“吃螃蟹者”】
“金鼎的前身诞生于1966年,叫邹县城关农具厂,1972年适逢人民公社兴办‘社队企业’之际,农具厂招工,我就来做钳工学徒,当时才十七八岁。”山东金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胜臣个子不高,头发花白,但精气神儿十足。
说起如何从学徒工逐渐成为企业带头人,张胜臣简洁地回答:“就凭着想干事儿的一口气!”作为社队企业,农具厂一直修修补补,拾遗补缺,没有当家产品。1976年,对工作满腔热情、技术又扎实的张胜臣升职为生产厂长,他决心要干出自己的当家产品。在当时省计划委、物资局的支持下,他千方百计招揽人才、外出学习,利用机械加工下来的、只能填坑掩埋的钢屑、铁屑(称“废双屑”)和金属边角轻薄料等废料,做出比用生铁打造还要好的产品,在全国同行业第一个申请了金盾注册商标,并以产品为主导更名为邹县金鼎铸锅厂。
“‘金鼎’是‘金’与‘鼎’的组合,金乃五金之首,亘古为稀贵金属,通过冶炼而得,表明了公司行业,同时寄托赢得较高经营效益的期望,也是企业发展的目的;鼎古为烹饪之皿,与公司最初从事的炊具行业吻合。”张胜臣略带骄傲地告诉记者,1978年金鼎主业转向专业铸造,以生产民用铁锅类产品为主,到上世纪80年代,是金鼎的辉煌时代,能生产全国最大的铁锅,是全国铁锅协会的秘书长单位,并出口到周边国家。
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,效益的提高,企业体制、机制灵活性差,金鼎发展的脚步渐渐慢下来,张胜臣在经过充分地考察论证后,在济宁市率先进行股份制改组,更名为“山东金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”,成为济宁第一家股份改制企业。
“当时的省委书记都询问改组时所谓的‘公和私’的阻力问题,但改革开放嘛,最先解放的应该是思想,固守陈规可不行。我们得当‘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’。”张胜臣说,成了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,进行了机构设置、分配制度、劳动用工等方面的配套改革,大大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,经济效益不断提高。
【 革故鼎新 做强做大 】
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企业永恒的危机感和动力源。
“金鼎的起步靠铸造,但仅仅是简单粗放型产品,产品档次、技术含量等都很低,随着经济的发展,低档次的产品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,因此,生产高附加值产品,促进企业发展是思考的主要问题。”张胜臣意志坚定,从1998年起,开始从民用低端产品转型高端行业配套服务产品,产品转型,设备升级。
经过前后两年多的实地考察和论证,张胜臣制订了“三定”发展原则:定向于铸造领域,定性于汽车、机电行业配套生产,定量于每年8万吨左右的生产规模,并开拓产品的深加工。金鼎投资4000万元,引进德国的混砂机、自动造型线,美国的电炉和英国的光谱分析设备,建成了一条具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铸造生产线,铸造高端工业品能力达12000吨。2000年-2002年,企业先后通过IS09002和QS9000质量体系认证审核,2006年,通过ISO/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。
2007年,金鼎投资数控加工项目,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精加工转变。“当时也有人不理解,认为‘步子迈得太大’,那么贵的设备,赔了怎么办?可只有革故鼎新,才能形成成就大业的鼎盛局面。”张胜臣说,当时的设备,现在依旧不落伍,太值了!
2013年,为响应退城进园号召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扩大企业规模,推动企业转型升级,在邹城市委、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,金鼎实施搬迁扩能改造项目的建设,整体搬迁至该市经济开发区。
“脱骨换胎式搬迁对原企业的运营有大影响,但凡事有利有弊,利大弊小则可行。”张胜臣说,2015年底,从意大利、德国引进的先进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,为推动金鼎公司向技术型、外向型迈进,张胜臣和领导班子再次大胆决策,追加投资3000万元,引进了处于当今世界技术前沿的3D打印机以及3D打印技术,配套进行相关的软硬件建设,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目标,建成自己的研发基地。下一步,金鼎的目标是创国家级一流的企业技术中心。
张胜臣认为,运营企业,最重要的就是与员工、客户和社会等相关各方,能够形成鼎力相助、共享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和谐之道。国家和政府为企业提供好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的市场经济平台,企业也在立足当前,着眼未来,全面分析和预测行业整体形势,“做长为理念,做强下功夫,做大为目标”,致力打造金鼎专有体系,使其成为绿色科技型高端机械零、部装件制造企业。
(作者: 张誉耀 报道 来源: 大众日报)
上一条新闻:班前会议小阵地 筑牢安全防火墙